🇱🇦Day6 豐沙灣-石罐平原(Plain of Jars)-龍坡邦(Luang Prabang)

1 comment
《世界遺產;川壙石罐平原(The Plain of Jars)》

昨天跟Kong Keo Guesthouse的老闆問過了:今天人數不足,所以沒有石罐平原(Plain of Jars/ 寮文ທົ່ງໄຫຫິນ,也譯作石缸平原或石壺平原)的團。老闆建議我自己租摩托車去,一天的時間綽綽有餘。走到大馬路上很容易就可以找到租車的店,談了價格是租一天7萬基普(253TWD),也是檔車。

店內有地圖,但只能拍照不提供。
老闆很熱心畫了一張地圖告訴我怎麼去主要的三個石罐平原遺址,以及孟昆古城(不過其實用Maps.me就很夠了)。
我在超市買了一點水和飲料,然後加了20000基浦(72 TWD)的油,合2.42公升。
騎到大馬路上,往西騎就對了
沿著7號公路往西騎,到一個十字路口左轉到1D公路往南騎出城。


就用這張地圖稍微標示一下石罐平原(Plain of Jars)的遺址。石罐平原是寮國東北部的川壙省(Xiangkhouang Province)的一個史前巨石遺跡群,目前有超過90處的遺址被發現,每個遺址少則1個,多則高達400個石罐。因為大量未爆彈的關係,只有一些已經清除完全的遺址能夠安全參觀,像是1號、2號和3號遺址(未爆彈的議題,請見前一篇日記,有較詳細的描述)。從豐沙灣(Phonsavan)出發,比較容易、內容也比較多的有1~3號遺址,都在豐沙灣的南邊。如果早一點出發的話,還可以前往東南邊的孟昆古城(Muang Khoun,川壙省的舊省會)。整段路程大概60幾公里,路況大致不錯,騎摩托車一日遊其實剛好不會太累。
早上的天氣有點陰陰的,加上豐沙灣的地勢有超過1000公尺,所以其實有點涼。
要注意:從豐沙灣上1D公路往南走以後,要在一個岔路往右(西)轉,有路牌(下圖左邊),但鰻容易被忽略的(我就騎過頭,然後看了maps.me以後才折返)。
對,就是這個路牌,往石罐平原遊客中心(Plain of Jars Visitor Centre),跟1號遺址(Jar Site 1 in Plain of Jars)是同一個地點。
往那座山丘去過對了!
從豐沙灣出發,包括加油的時間,花了我29分鐘抵達石罐平原遊客中心(但這個時間其實包含我騎過頭又折返的時間,所以實際上沒有那麼久)。

石罐平原遊客中心的外觀,看起來還蠻新的,是紐西蘭國際發展局(New Zealand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NZAID)協助建設的。
營業時間從早上7點到下午5點
門票是15000基普(54 TWD)
遊客中心本身是一個小型博物館,可以在參觀遺址之前先來對石罐平原有個初步的了解。
在安南山脈(Annamite Mountains)北部的平坦高原上,散布著一群群的巨大石罐遺址。這個高原地處北部灣(Gulf of Tonkin,又稱東京灣)和東南亞大陸之間的交通要衝,聯繫著古寮國文明、泰國文明以及越南文明,是主要商道的一部分。
石罐平原分布的區域剛好也是Phuan王國(也譯作川壙王國,13世紀末到1886)的所在。川壙王國的繁榮,在19世紀末吸引了中國土匪,他們破壞了這個王國,掠奪許多宗教文物。
石罐平原的年代大概在西元前後的五百年,這個製造大量石罐的古文明,其興起和衰落的原因目前仍不明。
法國的地質學家以及業餘考古學家員馬德琳·科拉尼(Madeleine Colani)在1930年代早期首先開始研究這些石罐。她挖掘容器的周遭區域,發現了許多玻璃珠以及人骨。他也調查了附近的一些洞穴,發現許多考古學上的證據證實他的假設:這些石罐跟埋葬有關。她發現17個石罐群的遺址以及製造這些石罐的文明中心→就是現在我所在的一號遺址。他認為史前的人們把屍體搬運到這裡的洞穴中火化,然後把骨灰裝進石罐裡。她也提出一個假設:這些石罐群的分布位置在古代鹽貿易的商道上,商人把這昂貴的商品(鹽)帶到川壙高原來交換其他的商品。
考古學家在這些遺址裡面發現的人工物品
當然,這些神秘的石罐還有著當地人的傳說:在5到6世紀的時候,北方的國王Khun Jueang打敗了川壙的暴君Chao Ankha。川壙的百姓為了慶祝這場勝利,所以製造了這些巨大的石罐,用來盛裝米酒,這場慶祝活動持續了數周到數月。
另一說是:這些巨大的容器是當地的少數民族-克木族(Khmu)製造的。也有人說這些容器是巨人族的酒杯。反正神話的東西,眾說紛紜...
近代的研究一直拖到1990年代早期才開始(跟越戰造成的未爆彈汙染有關),考古學家逐步證實了馬德琳·科拉尼的假說。
再來就是介紹現在所在的位置:1號遺址。有興趣可以點開來看。1號遺址是最重要,也是目前被研究最詳細的石罐平原遺址。
1號遺址的空拍圖。1號遺址位在一個200公尺高的小山丘旁。
上一篇日記就有提過,川壙省因為是巴特寮(寮國共產黨)大本營的所在,在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即越戰)受到美軍猛烈的轟炸,這同時也可以反映出石罐平原這個位置的重要性,待會在遺址裡面可以看到許多炸彈爆破產生的彈坑。
這張圖在前一篇日記裏面也出現過了:在1964到1973年的9年間,美軍瘋狂轟炸寮國。平均每8分鐘就有一次美軍轟炸任務,24小時不停歇。這些投下的炸彈,有30%沒有當場爆炸。造成了寮國全境17個省份都受到未爆彈的威脅,有25%的村莊被未爆彈汙染、5萬名以上的未爆彈受害者(1964年到2000年之間)以及2萬名因未爆彈而死亡的罹難者(只統計越戰「後」)。
在1號遺址,127枚未爆彈被挖出,這些彈藥包括炸彈(bombs)、飛彈(rockets)、砲彈(artillery shells)以及迫擊砲(mortars)。大多數投擲在寮國的彈藥為人員殺傷集束炸彈(anti-personnel cluster bombs),這種集束炸彈的彈殼裡面還裝著數百個小炸彈(bomblet),每一個小炸彈的大小大概跟網球差不多,即子母彈的概念。
越戰的故事前一篇其實也有講過了。在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後,對於法國佔領印度支那(即中南半島)的反對聲浪逐漸升溫,幾場法國與中南半島屬地的戰爭,導致1954年的日內瓦協定簽屬。
日內瓦協定(取自維基百科):1954年4月27日,日內瓦會議召開會上各國制定了解決印度支那問題的方案。會議結果支持印度支那的領土完整,並且要求法國賦予越南獨立地位,禁止各國干涉地區內政,而且將北越和南越之間的地區劃為非軍事區。最後,協定規定,南北越在1956年7月舉行公投,解決統一問題。法國在會上放棄對印度支那的所有領土主張。美國和南越都沒有簽署協定,只有法國和北越簽署了這一協定,將北越交給了共產黨,將南越留給了受到美國支持的保大政權。
美國開始深入越南事務,最終使得越南戰爭(1955-1975)爆發。在1954年獨立的柬埔寨和寮國也捲入了這一場戰爭之中。雖然第二次日內瓦協定(1962)確保了寮國的中立,不過中立的寮國卻成為了美軍無情轟炸的最大受害者之一。
寮國現代史的大事件年表



前面也都提過了:在那悲慘的9年當中,有2億7千萬枚炸彈被投進寮國的土地,有30%的炸彈沒有當場爆炸,意味著約有8千多萬枚未引爆彈。光是在一號遺址就有127枚未爆彈被挖出。
雖然說動物和一些自然界的力量破壞了一些石罐遺跡,但多數的破壞來自於中國的劫掠以及印度支那戰爭。還有一些破壞的力量來自於當地人對這些石罐「廢物利用」,或是觀光客的不當行為。
川壙省的10個亮點,包括石罐平原、孟昆古城、少數民族和自然景觀......
今天要參觀的1、2和3號石罐平原遺址。
1號遺址位在一個Ban Na-O這個村莊。Ban Na-O是普安傣族(Tai Phuan)和赫蒙族(Hmong)的村莊。遺址裡可以看到一些壕溝、散兵坑(foxhole)和炸彈坑等戰爭留下來的痕跡。地雷諮詢團體(Mines Advisory Group,簡稱MAG)已經將此遺址的未爆彈清除完畢。這裡有著所有石罐平原遺址當中最大的石罐(2.5公尺x2.57公尺),也是所有遺址當中,唯有有裝飾石罐的遺址。
2號遺址在南邊一個有樹蔭的山丘上,這裡有93個石罐遺跡。這裡有刻著人形的石盤。
3號遺址離2號遺址不遠,要穿過一片稻田,也位在小山丘上。這裡有超過150個石罐遺跡。
前面就有提過川壙王國(Phuan王國)的都城孟昆(Muang Khoun),也是川壙省的舊省會,在豐沙灣的東南方36公里遠。川壙王國在12世紀以前以貿易繁榮,200年後,川壙王國變成瀾滄王國(Lao Lan Xang Kingdom)的藩屬,佛教的藝術與建築變得更加豐富。在法國人到來以後,殖民的色彩又融入了當地的特色。土匪和炸彈幾乎破壞了整個孟昆古城,現在在這裡能看到不同時期的建築遺跡。
川壙省的10個亮點的地圖
我花了蠻多時間在逛這個小型博物館的。不過,說了那麼多,該出發了!遊客中心距離1號遺址還有一小段距離,不過還好車還好摩托車可以騎進去。
一直騎到一個小停車場,一些賣飲料和零食的攤販已經就定位了。
還是得要走一段路
遊客不算多,大概現在還蠻早的
看見了!傳說中的石罐平原!
每一個都是巨大的石罐,而且有些石罐上面可以看到有唇緣的部分,好像是有蓋子可以蓋上去。

越戰的戰爭遺址:巨大的彈坑
彈坑的形狀很圓很美,可以想像一個炸彈可以在一瞬間炸出這麼大一個坑,那威力有多大。
並不是每個石罐都保存得很好,有破損的其實不在少數
這個就是傳說中最大的那個石罐,直徑2.5公尺,高度2.57公尺。
大概是角度的關係(我的相機幾乎只能放在靠近地面的位置),看不出來這個石罐的巨大。
雜草叢生的戰壕
再往前走,比較低的地方還有一處面積更大的石罐群
周圍就是村莊

川壙省也是雨量豐沛的地方,雨水囤積在石罐中,可見它們是不會透水的
石罐平原有「亞洲巨石陣」之稱

穿著赫蒙族服飾的觀光客?
這就是前面有提到的:位在1號遺址的洞穴,遺體會先搬運到這個洞穴火化後,再裝入石罐。

根據記載,多數石罐的蓋子是用木材或藤木製作的,經年累月也就消失了。不過,也有極少數的石罐上面有「石質」的蓋子。

另一個巨大的炸彈坑
沿著山丘往上爬,其實還有很多石罐,不過這條小徑幾乎沒有人走過來,大部分的遊客都只走到低處的石罐群(也是數量最集中的一群)。
其實我在走的時候還蠻緊張的,因為昨天參觀過地雷諮詢團體(Mines Advisory Group,簡稱MAG)的展示中心,知道川壙是越戰中被美軍轟炸過後,遺留下未爆彈最密集的區域之一,深怕會不小心踩到地雷XD
雖然1到3號遺址都已經被MAG掃雷過了,但走到比較偏僻的地方還是會怕怕的。不過看到地上有MAG的石碑,就覺得安心多了^_^
最大的石罐群,其實離村莊也不遠。
爬上山坡,上面還有很多零散的石罐

從高處看,彈坑還蠻明顯的
如果不知道越戰的歷史,看到這彈坑還真的一點感覺都沒有。
看到封鎖的區域,就不要繼續往前走了。在川壙,或者說是寮國,最好跨越任何封鎖線或是路徑不明確的小徑,小心地雷就在你身邊
爬上山坡繞了一圈又回到平地,此處又是一個大彈坑。美軍轟炸的密度可真高...

繞了一圈以後,回到這個「史前火葬場」洞穴
洞穴其實沒有很大,裡面擺放了一堆像是宗教的香壇。
上面有一個天然的煙囪,還真的可以用來燒東西(遺體?)
裡面其實沒什麼特別的,倒是洞外有許多馬蜂窩
密集恐懼症不宜


晃了一圈花了一個小時左右,走的距離其實沒有到3.79公里那麼遠,這是包含從遊客中心騎過來的距離。
旁邊停著一輛重機,看車牌應該是加拿大人的車,看來是個騎重機環遊世界的傢伙。
在他旁邊,我的車顯得好迷你XD
繼續上路,天氣變好了耶!這一路上加油站其實很多,不用擔心油不夠的問題(但我一整天下來其實也沒有加第二次油)。
回到1D公路上,繼續往南,大概騎個5-6公里就要往右轉(西南)。如果騎過頭,繼續沿著1D公路走,最後就會到孟昆古城(Muang Khoun)。
天氣放晴了,怎麼看都美

這條公路沒有編號,不過路況還不錯,偶而會有坑坑洞洞或是牛群走在路上。
傳統的干欄式建築

偶而會有岔路,不過路牌都有標示往Jar site 2和Jar site 3(建議還是下載個maps.me離線地圖App比較不會迷路)
放課後的小學生
雖然已經到了雨季的尾聲,還是可以看到許多積水。

自己騎車的好處:想停就停。雖然常常騎過頭還要折返很蠢XD...


小岔路不要隨便轉,遇到大岔路通常會有路牌。
這個底迪看到我在拍照,很努力轉頭過來跟我揮手

田園風光
不知名的廟宇
這次我沒有騎過頭又繞路的,從1號遺址到2號遺址,距離16.8公里,慢慢騎39分鐘。
相對於1號遺址,2號遺址比較簡單,只有一個小小的售票亭而已。
2號遺址的門票比較便宜,1萬基普(36 TWD)

2號遺址也是經過MAG掃雷後的區域。MAG在2004年的時候開始2號遺址的掃雷,由紐西蘭國際發展局(NZAID)資助,總共找到26個未爆彈。地上的石碑有分成紅色跟白色(如下圖),紅色代表未爆彈的清除只局限於地表,白色表示該區域已經清除地表下的未爆彈了。因此,MAG建議遊客在白色石碑之間行走就好。

跟1號遺址一樣,買完票以後,還要往裡面騎一段路。
摩托車感覺可以繼續騎,不過路況不是那麼的好,我在樹蔭底下把車停了,下車用走的。
其實石罐在兩側的山坡上,不過一開始我不知道,就繼續沿著大路往前走。
很快地就走出了樹蔭,烈日曝曬
雖然我繞了一大圈,沒有看到任何石罐,不過這裡的景色還蠻漂亮的。

令人安心的MAG石碑


我繞了一大圈,終於找到躲在樹林裡的石罐!
每個遺址周遭的風景都大不相同


其實用「平原(Plain)」來命名這個遺址感覺怪怪的,因為這些石罐常常是散佈在山坡上或是山丘旁,沒有那種「一片大平原」的感覺。
2號遺址的石罐有兩群(如下圖)。笑臉的地方是我停摩托車的位置,我沿著紅色的虛線繞了一圈,然後來到「更多石罐」這個位在小山坡上的石罐群。

相對於1號遺址,這裡一個人也沒有。

2號遺址的石罐幾乎全部都是砂岩(Sandstone)
三個遺址當中,我最喜歡二號遺址周遭的景色




還是要拍幾張有人的照片

XD
走回停摩托車的地點,然後再爬上對面的山丘,來到主要的石罐群。
東側的主要石罐群隱匿在茂密的樹林中
傾斜的石罐,裡面蓄積著雨水還有浮游植物


其實繞了一圈參觀完東西兩側的石冠群也才不到2公里而已。

其實從2號遺址可以直接步行一個小時到3號遺址(下圖虛線),因為中間要跨越籬,所以沒辦法騎車過去。如果來回會耗費兩個小時在走路上,對於一日遊的人來說時間恐怕會不夠,所以我還是騎車過去。此外,從2號遺址售票處附近,有一條捷徑可以通往3號遺址(下圖灰色路徑),不過租車行的老闆叫我往回騎,繞回大馬路再往南過去3號遺址(下圖藍色路線),因為灰色路線的路況不好。
再次騎回這個岔路口,這次走右邊這條。
真的沒有下載離線地圖的話也沒關係,仔細看路牌,都有英文標示。
這裡有一個小村莊Cha Ho
下午1點22分,抵達3號遺址入口,離二號遺址的路程有7.76公里。

3號遺址的門票跟2號一樣是1萬基普(36 TWD)
一樣是一個小小的售票屋,旁邊有一個餐廳(據說價格頗高)。才剛下車,餐廳裡的人就出來招攬生意了...
「有MAG在,真的好安心^_^」MAG在3號遺址總共清除了22枚未爆彈、6863個碎片。

3號遺址就直接把車停在售票亭旁邊,下車用走的。
先穿過一座橋
後面是一大片稻田

這裡的景象是稻田、綠樹、農舍、水塘與家畜


中間要爬過幾處竹架
遠方是在收割的農人

我看見一個奧地利人拿著小DC在拍這片稻田,他拍了很久,好像有點困惑。我過去跟他打個招呼,才知道他在拍這隻大蜘蛛
心理作用真的很強,看到這個MAG的石碑真的會讓我感到安心
終於,穿過了一條條的田埂,跨過了一道道的竹架,終於看到小山丘上的石罐!
3號遺址的石罐也幾乎都是砂岩做成的
3號遺址的石罐比較密集



3號遺址有超過150個石罐,不過我是沒有特別去算啦...




三個遺址都是石罐,不過周遭的風光大不同。1號遺址周遭是村莊、2號遺址在山丘上、3號遺址則在稻田中。

下工後的農婦背影
步行距離也不會很遠,原路來回大概1.4公里

現在大概下午兩點多,還有時間,再衝一發孟昆古城(Muang Khoun)。路線相對簡單,折返騎回1D公路,再轉向東騎。
當地人也怕曬的,而且他們的傘挺漂亮的
美麗的景色,忍不住要停車拍幾張。

也是個小水鄉,不過水還沒多到可以行船


路邊的佛寺
回到1D公路的岔路口,往左轉可以回到豐沙灣,右轉可以去孟昆古城。
我真的蠻喜歡寮國郊區的風光,處處是美景

農作還是以人力為主,偶而才會看到一些機具。
路況到孟昆古城(Historic Muang Khoun)一直都不錯,只要小心偶而出現的坑洞。
從3號遺址到孟昆古城,37.5公里,中間停留幾次拍照,花了1小時11分。

我肚子實在很餓,到了一間柑仔店買了三包小零食,5000基普(18 TWD)。原本我只買了兩包,但可愛的老闆娘找不出零錢,所以乾脆給了我第三包。
雖然說真的很便宜,但裡面一包其實只有這麼一點點...
老闆娘看著我站著在吃零食,要我坐在門口的椅子上。
雜貨店的對面是一座寺院Wat Phia Wat
孟昆的地圖,這個川壙省的舊省會、川壙王國的都城,在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和越戰被徹底破壞後重建,現在看起來規模不過是個小鎮而已。
走進Wat Phia Wat
Wat Phia Wat這座廟宇建於1322年,用來存放當時從緬甸運送來川壙的第一尊佛像,該廟在1375年被中國入侵時破壞,佛像的左手也被截斷,但很快地就被修復了。

1953年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時,這座廟宇再度被法國人破壞。重建後沒多久,1966年,他又在美軍的轟炸下被破壞地支離破碎。

現在這尊佛像的表情有點憂愁的感覺,也可以看出之前左手被截斷,修復過後的樣子
旁邊則是小朋友在踢球
騎車往下一個景點,沿著1D公路往回騎,經過了一間外觀看起來還蠻算體面的醫院
途中看到一團法國旅行團在參觀路旁的這座廢墟,我也跟著停車下來瞧一眼
地圖上沒有標出這個點,單純覺得很有味道




我的目標是遠處的這座佛塔:That Foun
雖然沒有圍欄,不過剛停好車就有人來跟我收門票錢:1萬基普(36 TWD),可以同時參觀另一座佛塔。
That Foun建於1576年,據說是蓋在從印度帶過來的佛國骨灰之上。19世紀末,黑旗軍的盜獵者為了搶奪裡面安放的一尊金佛像,挖了一個洞並破壞了佛塔的一部份。
That Foun現在也在整修當中


修復的工人也不是人人都有穿戴防護裝備,看起來蠻危險的
進去裡面瞧瞧
佛塔是以磚頭砌造而成的,不過好像進不太去
兩座佛塔都位在小山丘上,景色還蠻不錯的
更遠的是另一座佛塔That Chomphet,年代稍早,建於西元1564年,不過保存的比That Foun更不完整,上面雜草叢生。可以用走的過去也可以騎車。
騎到That Chomphet後再回頭看That Foun
That Chomphet所在的地勢更高,這裡有很開闊的視野可以俯瞰整個孟昆。

不說的話,實在看不出來他是個佛塔,而且好像也沒有要修復的意思

從另外一個角度可以隱約看到磚造的本體
最後來到Wat Si Phum,也是一座寺院

真要說孟昆古城有甚麼厲害的東西,我其實說不太上來.....如果是騎單車遊石罐平原的話,就比較不建議特地騎這麼遠過來了。





沒什麼事就上路回豐沙灣了!

途中又經過一間寺院
裡面也有一尊金佛

這個地方叫做B. NaUoo
一個小時後,我騎回豐沙灣市區,在天黑之前。
我在市場旁邊用100美金換了84萬基普,是我在寮國換過最好的匯率。

我沒有多加思索,又跑回昨天吃晚餐的Bamboozle Restaurant And Bar吃晚餐。
今天點了咖啡冰沙15000基普(54TWD)。
還有豆腐泰式炒飯22000基普(80TWD),不過份量實在有點少。

今天的時間需要控制好,是因為晚上唯一一班前往龍坡邦(Luang Prabang)的巴士是7點半發車。我直接跟Kong Keo Guesthouse的老闆買車票,付了13萬基普(470TWD),包括從旅館到巴士站的嘟嘟車接駁。Kong Keo Guesthouse很有自信地跟我說:「你一毛錢都不用再出,如果有人再跟你要錢,直接請他載你回來這裡,我負責!」這種魄力聽了就很心安,不過似乎也意味著不少人來旅行的時候被重複敲詐。
從Kong Keo Guesthouse到豐沙灣的巴士總站其實有蠻長一段距離的
嘟嘟車的司機負責買票,往龍坡邦的夜車票面值其實只有10萬基普(362TWD),所以嘟嘟車司機和旅館的老闆總共賺了3萬基普。不過我看牌告價格其實超過10萬(印象中是11萬還是12萬),所以寮國的巴士價格也是有商議空間的。
往龍坡邦的夜車是這種中型巴士,整台車只有我和一個法國背包客是外國人,其他都是當地人。上車前,車掌會發給每個人一個塑膠袋,大家把鞋子脫下放進塑膠袋以後,打赤腳上車。車內比我想像中的乾淨,腳踩這地板也不會覺得有很多沙塵的感覺。

我搭了在寮國旅行唯一的一次夜車,但不是那種有床的車,所以沒有很好睡。好在司機不會飆車,開車也算穩,勉強還能夠半睡半醒。不過發車時間是還算蠻早的晚上7點半,預期會在半夜抵達龍坡邦,到時候又是一場半夜找旅館的折騰,先好好睡一覺再說。

以下是旅行當天的簡短日記:
Day6 巨人的酒杯
川壙省除了是寮國被美軍轟炸最慘烈的地方,同時也是神秘的古文明所在。
在省會豐沙灣(Phonsvan)的周圍丘陵地上,散佈在超過100平方公里土地上,有著無數個巨大的石造容器。這些容器的大小不一,最高的甚至超過2公尺。這片土地也被稱作石罐平原(Plain of Jars)。
這些石造容器的確切來源至今仍不明,有許多神話傳說圍繞著這些石罐。有一說法是這裡原先住著巨人族,因為國王太過殘暴,所以居民祈求來自北方的國王能夠拯救他們。後來北方的國王真的替他們打敗了暴君,於是人民打造這些容器裝米酒歡迎北方國王的軍隊(神話聽聽就好)。
石罐平原在1930年代被發現,但一直到了世紀末才開始進行考古研究。原因又是那可怕的「印度支那戰爭」,也就是所謂的越戰(嚴格說來應該是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使得石罐平原變成「世界上最恐怖的景點」之一。
因為淡季找不到人拼團,我又租了一台檔車從省會豐沙灣出發。先往西南方騎了10公里左右來到1號石罐平原遺址。考古的活動是由紐西蘭協助進行的,同時又仰賴地雷顧問團體(MAG)幫忙清除未爆彈。石罐平原遺址共有數十處,只有幾處已經進行過未爆彈的清除,得以讓遊客參觀。走進1號遺址內,可以看到山丘上有許多像是隕石砸過的坑洞,都是美軍的傑作。此外,尚有許多戰壕溝渠藏在這片山丘上-古文明的遺址成為烽火戰場,不知道有多少的石罐早就被轟炸光了?
我接著又騎了幾十公里去看了2號以及3號遺址,石罐周遭的景象都不大一樣。2號遺址在兩個山丘上的數林裡,周遭是壯闊的山谷。3號遺址則藏在金黃色的稻田裡,要穿過重重田埂才能找到,還可以看到許多正在採收的農夫與農婦。
因為還有時間,我繼續往東騎了30多公里的路到了川壙的舊都城孟昆(Muang Khoun)。都城的遺址本身沒有太大的可看性,倒是這一路上的田野風光,充分展現了寮國的農村景象。苗族農婦每人身配一把苗刀,背著竹簍在田裡收割,當然現代的收割機也加入了收穫的行列。雖然雨季已經結束,仍然到處可以看見水塘以及干欄式建築。苗族女生的傳統服飾很漂亮,就連學生的長裙也是傳統造型的。
自己騎車出來雖然比較累,不過可以隨時停車拍照、欣賞風景其實還是比較符合我的風格。騎了兩次的檔車,慢慢地也開始對這玩意兒熟係了。

你的肯定是我持續寫的動力
較新的文章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較舊的文章 首頁

1 則留言:

  1. 您好:
    冒昧打擾您了!

    晚學是華視學生週刊的編輯李曉薇,
    敝週刊是一份專為0-15歲兒童設計的教育週刊,以豐富孩童認知與開拓視野為期許。

    近期週刊欲向讀者介紹「寮國石罐平原」,搜尋資料時發現您撰寫了一篇圖文並茂且精彩的遊記,為了讓臺灣的讀者也能有機會親眼目睹國外不同文化的美與神祕,不曉得能否向您徵詢幾張石罐平原的照片,作為排版使用。

    我們會在週刊上標註圖片由您提供並附上網址,出刊後也會提供紙本週刊給您留念。

    有任何進一步想要了解的資訊,都歡迎您隨時與我連繫。
    電話:02-2768-6026 #226
    信箱:wei@studentweekly.com.tw
    公司網站:http://www.studentweekly.com.tw/default.aspx

    非常感謝您! 冒昧打擾還請您見諒

    學生週刊 李曉薇

    回覆刪除

技術提供:Blogger.

訪客統計(since 2014/4/2)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