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25 鹹海-木伊那克(Moynaq)-努庫斯

按我留言
《木伊那克-船的墳場(Ship Cemetery)》


昨天晚上下起了雨,帳棚外面下大雨,而我們的帳篷裡面也下著毛毛雨。沙漠氣候的夜裡有點冷,而我除了睡袋以外,最後的衣服就只有一件輕羽絨和薄外套。



果不其然,因為天氣的關係,今天早上沒有日出可以看。設了四點多的鬧鐘,起床拉開帳篷的外面瞄了一眼就繼續睡回籠覺。醒來的時候已經快要七點了。
 背海(西邊)的一側還看得到大片的藍天

鹹海的這邊(東邊)則是一點野不給面子,日出完全泡湯


趁著大家在吃早餐的時候還可以來玩個微時攝影

人類的視力有限,即便分成南北兩個鹹海後的鹹海看起來還是一望無際,就像真正的汪洋大海一樣,殊不知自己身處在世界上唯二的雙重內陸國(即所有的鄰國都是內陸國的國家,另外一個是歐洲的列支敦斯登)

 我們當個世界好公民,把露營的環境全部收拾乾淨後,合照一張準備啟程上路,帶走無限回憶,不留下一絲回收。
 我們再度開下烏斯秋爾特高原,往鹹海的方向前進
 今天的雲層很明顯比昨天厚,看樣子鹹海在這深入大陸中心的內陸地區,提供了不少降雨

 這和我們昨天來游泳的是同一個地方,讓我們近距離再看鹹海最後一眼
 這可能是一些過去為了捕魚所建造的一些工程,現在都荒廢在這裡了



 這次我們要一路衝到烏斯秋爾特高原的頂端
 從GPS Logger記錄的軌跡來看,我們紮營的地方其實是在烏斯秋爾特高原邊緣的峽谷上,稱作大烏斯秋爾特峽谷(Great Ustyurt Canyon)。我們繼續沿著峽谷爬到高原上,沿著昨天過來的路線回去

然後我們在一個奇特的遺跡旁停下
 這是過去遊牧民族部落的墓塚,其實仔細觀察,有些墓碑上還刻有文字

 司機很熟路線的樣子,轉了一個彎,往峽谷的方向(東)開過去

 司機開到懸崖邊,讓我們欣賞壯觀的大烏斯秋爾特峽谷(或是叫做烏斯秋爾特大峽谷)


 這是....化石?
現在的海岸線(湖岸線)離我所站的位子其實有段距離.....而這附近幾乎沒有任何植被,實在有點難以想像,這裡曾經是有植物生長的

不過其實這裡還是有些「綠意」的



 全景

 繼續上路,沿著峽谷的邊緣繼續往南
 很快地,我們再次深入峽谷

 司機說:現在我們要到鹹海的「海底」!!!



 下面這張修改自wiki的鹹海變遷空拍圖,其實現在大烏斯秋爾特峽谷原本都是鹹海的範圍

所以下了峽谷以後,這裡都是屬於原來鹹海的內流盆地。這片乾涸的內流盆地叫作鹹海沙漠(Aralkum),從上面那張空拍圖可以看到他白白的,應該就是鹽沙的顏色。
※所謂內流盆地(Endorheic basin)是指一個其中沒有任何水體與外界水體相連的區域。
一般情形下在地球上大部分陸地地區,各種降水均通過河流流入海洋,以完成水氣循環。而在內流盆地中,降水完全通過蒸發或滲漏離開地表,不與外界水系相連。內流盆地中一般均具有內流湖,但該湖泊往往易於乾涸,並且鹽度很高。內流盆地中心往往蘊藏著大量礦產,但同時生態系統脆弱,容易崩潰於水體污染。 <以上引述自wiki>



 回頭看看烏斯秋爾特高原


現在,我真正踏上了鹹海的海底。這感覺就像是身在安平,踏在過去台江內海的海底上(不過台江內海是因為淤積而消失,鹹海則是因為內流河被引流)

很喜歡這張的fu




這是這兩天GPS Logger記錄的軌跡,第一天在昆格勒(Kungrad)吃晚午餐後,很快就爬上烏斯秋爾特高原,在高原上欣賞Sudochie Lake然後一路向北開到南鹹海邊。第二天直接開到峽谷邊,然後開下鹹海的海底就不再回頭,一路開到木伊那克(Moynaq)



 大約開了半個小時,終於開到比較像樣的馬路上了,兩旁的植物也長了出來,看來是接近阿姆河三角洲一帶了


 接著進到了有人居住的地方,看來是要抵達木伊那克了
 為什麼說看到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是要到木伊那克了呢?木伊那克(Moynaq/烏茲別克語Mo'ynoq)原本是鹹海海灣上的一座「城市」。你可能會有疑問,這種地方稱小鎮或是村落還差不多,怎麼能說是城市呢?
在木伊那克「還」毗鄰鹹海的時候,這裡曾經是烏茲別克唯一的港口城市,鹹海的兩個港口城市之一(另一個是哈薩克的阿拉爾斯克(Aralsk/Арал)),蘇聯曾經在這裡開設魚罐頭工廠,最繁榮的時候人口達數萬人。
由於蘇聯時期,注入鹹海的中亞兩大河流-阿姆河和錫爾河的河水被引流灌溉來種植經濟作物-棉花,導致注入鹹海的河水越來越少,水位不斷下降。從1980年代鹹海海岸線退後開始,至今離南鹹海已經有將近100公里的距離。木伊那克不再能夠捕魚,人口急遽銳減到今日的數千人。這裡的土壤鹽鹼化嚴重,殘存大量的農業化學物質,走向一場萬劫不復的生態環境災難...

 我們通過市中心,然後轉向東北開到郊外
有個紀念碑,我們在這裡停了下來
 紀念碑上面畫著2014年鹹海的樣貌,水藍色的部分是南北兩個鹹海
 走到後面,畫的是1960年鹹海還完整的樣貌
 鹹海曾經是世界第四大湖,僅次於中亞的裏海(Caspian Sea)、北美五大湖之首的蘇必略湖(Lake Superior)、以及非洲最大湖維多利亞湖(Lake Victoria),面積達68000平方公里。中亞最大的兩條內流河-阿姆河(源自興都庫什山)和錫爾河(源自天山山脈)接注入鹹海,是鹹海的水源。
 然而,在蘇聯時期,蘇維埃政府於1960年待開始,決定將流入鹹海的阿姆河和錫爾河分流至附近的沙漠地區,用以灌溉和種植稻米、棉花和穀物等農作物。此舉導致流入鹹海的水量大為減少。從1960年開始,鹹海的水位以每年數十公分的速度快速下降,也使得湖泊面積逐漸減小,終於在1987年分成北鹹海和南鹹海。阿姆河注入南鹹海,而錫爾河則注入北鹹海。即便有人使用人工渠道將兩個湖泊重新連接,但最終因它們繼續萎縮而在1999年再度分開。


不過話說回來,我們來這裡要幹嘛?

稍微往北走幾步路,發現我們所站的位置是在高處,而下面是一片類似沙漠的地形,除了一些耐旱植物外,上面好像還有一些奇怪的東西?



旁邊有階梯可以走下去,待我們靠近瞧瞧


這些生鏽的大傢伙居然是「」!!


沒有錯,在木伊那克的東北側這裡,是以前的港口所在。換句話說,就是最早海岸線的位置。由於海岸線節節敗退,這些在內流盆地上造出來的船隻沒有地方可以去,全部都擱淺在這個港口,變成了船的墳場(Ships Cemetery)

這不是真正的墳場,卻比墳場更加令人毛骨悚然。蘇維埃政府的政策,或者說是人的力量,不單單是造就了這些擱淺的船隻,也沒有一種魚類能夠在這種高鹽度的水中存活。大面積的海床露出並乾枯,風把鹽份與有毒物質吹往人群聚居的地區,造成嚴重的健康問題。


前蘇聯政府把鹹海的慘狀隱瞞了數十年,直到1985年,總理戈巴契夫才揭露這項嚴重的環境慘劇。1980年代晚期,鹹海水位降低,分裂成兩部份:北邊的小鹹海與南邊的大鹹海。到了2007年,南邊的大鹹海又分裂成較深的西湖與較淺的東湖,以及一個小而獨立的湖灣。大鹹海的水量從708立方公里降到75立方公里,鹽度則從每公升14公克上升到超過100公克。1991年,前蘇聯解體,鹹海分別為新成立的哈薩克與烏茲別克所擁有,也因而停止了前蘇聯的大計畫:將遠方西伯利亞的河流引入鹹海。結果,已經減少的資源,陷入更激烈的競爭。(本段截取自2008年科學人雜誌)


鹹海的乾涸導致了嚴重的後果。河水流量嚴重減少,春季雖不再氾濫,但無法把淡水和營養的沉積物帶到濕地。由於湖水鹽度提高、魚類產卵和攝食地點消失,魚的種類從32種減少到6種(多數存活在三角洲)。在1960年還可捕捉四萬公噸魚的漁業活動,到1980年代中已經停滯,六萬個工作機會也隨之消失。湖中留存下來的最常見生物是黑海比目魚(俄文稱做kambala),這是在1970年代引進的鹹水魚,但到了2003年,牠們也從南邊的湖泊消失,因為鹽度已經超過每公升70公克,是一般海水鹽度的兩倍。(本段截取自2008年科學人雜誌)


鹹海上的船運業也無法繼續,因為水退離北邊的阿拉爾斯克(Aralsk)和南邊的穆伊納克(Moynak)等主要港口數公里遠,接通港都的水道越來越長,維護起來太昂貴。地下水的水位隨著湖水下降使沙漠化加劇,曾經是樹木、灌叢和草地蒼翠繁茂的地方,到了1990年代中期,只剩乾瘦的鹽生植物(可耐受含鹽土壤)與旱生植物(可忍受乾旱條件)還在掙扎。原生的哺乳動物和鳥類物種數只剩下一半。連原來岸邊100公里外的地區,氣候都改變了,夏天更熱,冬天更冷,濕度更低(因而降雨更少),生長季變短,旱災變得更頻繁。(本段截取自2008年科學人雜誌)

 船艙
 還有引擎



 觀光客在船身上塗鴉,來自世界各地,除了英文、俄文還有看到韓文
只有親臨現場才能感受到這個麼船隻擱淺的震撼。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沒有水,這些舟也都只是破銅爛鐵


附帶一提的是:這裡的日照非常強烈,可以想見當時鹹海的蒸發量有多大。也因此,要恢復鹹海的面積是相當困難的。根據計算,如果要讓鹹海回復道1960年代之前的樣貌,阿姆河和錫爾河的流量必須是現今的四倍,在中亞各國努力取水灌溉的今日,這個目標可以說是不切實際。
 回到木伊那克市區,從建築物的數量和面積看得出來這裡就算不是個城市,也是一個相當有規模的城鎮。不過在街道上行駛,卻鮮少看到有人煙出現,彷彿是一個空城(那空城到晚上不就變成鬼......)。這給人的感覺不像是一個廢墟,木伊那克也許還是很多人的家鄉,但因為沒有漁獲量和農產品,年輕人口都到外地去工作了...
 接著我們來到最後一站-木伊那克博物館。博物館的收費是一個人5000索姆(50TWD),沒有包含在車資裡面
 裡面展示了過去木伊那克人的生活,像是捕魚的用具
 從1890年代開始,木伊那克就有許多大規模的魚加工廠。1917年10月開始,鹹海南部的魚加工產業被收為國有。1925年,Aralrybtrest成立,包含了木伊那克還有昨天去的烏爾加(Urga)魚加工廠。木伊那克的魚罐頭工業就是那時候開始的。在魚罐頭工業現代化(1933-1941)後,木伊那克魚罐頭的產能達到一年1000萬個

 雖然大部分的區域都是沙漠,不過這裡也是有一些動植物的


鹹海的捕漁船隊1965年的時候達到158艘,現在只有10艘仍在運作。過去的大小船、漁網、駁船只剩下生鏽的骨架,靜靜的躺在木伊那克北邊的碼頭邊。他們現在距離鹹海的海岸線有100公里之遠,船板被鹽沙漠(Arakum)的沙浪給侵蝕粉碎。這些船隻,在過去曾經養活了2200名漁夫。

 從太空來看鹹海鹹海的變遷。從乾涸的區域每年帶著超過10萬噸的鹽還有帶有化學汙染物質的細塵到達上層的大氣,毒害著所有生命體。這些物質的足跡在歐洲甚至北極海都能被偵測到。你說,這是不是一場大災難?

 不久前,鹹海還是世界第四大湖,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鹹海周邊的次鹹海區域(Sub-Aral area)也曾經非常繁榮並且富含生態資源。"Aral"是突厥語(Turkic)的單字,意為「島嶼」。突厥的遊牧民族視鹹海為克茲勒固姆沙漠(Kyzyl-Kum,鹹海的東南方)和卡拉庫姆沙漠(Kara-Kum,鹹海的西南方)這兩片炎熱沙漠汪洋中的生命之島。 1995年,鹹海喪失了四分之三的水量,表面積也減少了超過一半,海岸線更視退縮了100-150公里。超過3萬3千平方公里的海床露出水面並且沙漠化,變成了鹹海沙漠(Aralkum),上面覆蓋了白沙(鹽)。



參觀完博物館後,鹹海之旅算是有個沉重的結束。我們開著車,慢慢駛離木伊那克市區。
瞧瞧冷清的街道.....
公車站勉強看得到「聚集」的人潮,從努庫斯搭公車過來大概要4個小時,LP上的報價是1萬索姆(100TWD),途中會經過昆格勒。
木伊那克城外有個歡迎的標誌
圓柱體中間畫著一條魚,象徵這裡以前是以魚罐頭加工著稱;上面的波浪表示以前這裡是海岸線的所在。
 往努庫斯有220公里
 路邊簡陋的公車站牌
 看到鐵路就知道回到昆格勒附近了。
烏茲別克的鐵路在經過努庫斯以後,一路往西北到哈薩克去,途中經過昆格勒和Zhaslyk等地
我們在昆格勒吃個簡單的午餐以後繼續啟程返回努庫斯。抵達努庫斯的時間大概是下午三點多,和搭公車比起來,可以節省兩個小時。


回到了努庫斯,有一件比洗澡更重要的事情:要怎麼回塔什干(Tashkent)?
要回塔什干主要是要去大使館取土庫曼簽證(不然其實從努庫斯過去土庫曼更方便)。通常土庫曼的過境簽證只會給五天,我的航班是7月29日從土庫曼首都阿什哈巴德機場起飛的,往前推算,我最早應該可以在7月25日從離塔什干最近的布哈拉(Bukhara)入境土庫曼的邊境城市土庫曼納巴德(Türkmenabat)。但是塔什干離努庫斯有1000公里左右的路程,除非搭飛機,不然任何的路上交通方式幾乎都要花掉一整天。根據LP上的資訊:

  1. 最快速的共乘計程車也要14個小時,價格大約12萬索姆(1200TWD)
  2. 巴士較慢,要20個小時,中午出發要價6萬索姆(600TWD),但現在應該已經沒車了
  3. 火車最慢,要22個小時,依照艙等不同價格為6萬3千索姆(630TWD)和9萬5千索姆(950TWD)。
旅館的人跟我說火車票大概很難買,又要坐很久,還是搭飛機比較實在。上網察了一下飛機時刻表,看來今天(星期二),晚上7點55分似乎還有一班飛機可以到塔什干

問了一下旅館的人,指示了一下買機票的地址,不用特地跑去機場買(雖然機場也沒有很遠啦,兩公里而已)


這座黃色的建築物就是Airline Booking Office的所在

 本來還擔心會有很多人來不及買票,看來擔心是多餘的^_^

可惜天不從人願,晚上7點55分的班機客滿(這看起來沒幾隻小貓的城鎮居然會客滿.....)!!
至於隔天,如同上網查的,有早上10點35分的還有晚上7點55分的飛機共兩班。同樣是烏茲別克航空(Uzbekistan Airways),兩的航班的價格是一樣的,不過機型不同:

如果是早上10點35分的這班,飛行的機種是俄羅斯伊留申航空集團(Ilyushin)的Il-114型,動力來自兩個渦輪螺旋槳發動機

而晚上7點55分的這班,機種的是空中巴士集團的A320-200型,動力來自兩個噴射引擎

猶豫了一陣子,雖然想要早一點去塔什干拿簽證,不過怎麼想都覺得歐製的噴射客機應該會比俄製的螺旋槳飛機安全吧........
再加上可以多一個白天慢慢參觀有名的Savitsky博物館,所以最後選擇了明天晚上的飛機。
我的票價是102美金,而方皓平因為未滿25歲所以票價有打折是87美金,差了15美金真可惡....

是說努庫斯也沒有甚麼東西可以逛,博物館也關門了,乾脆就回旅館吃晚餐吧!


完成了鹹海之旅,來努庫斯最重要的任務也算達成了。不過多了一整天可以參觀博物館,倒是讓步調順間慢了下來。

這是今天GPS Logger記錄到的軌跡


把兩天的軌跡串聯在一起可以看到我們在南鹹海的南端紮營,然後在阿姆河三角洲附近繞了一圈。

下面這是旅行當天記錄的簡短日記:

雨下到第二天的清晨,看鹹海日出勢必是不可行的。其他三人吃完早餐後(我沒包三餐),還不到八點,我們就出發折向東南行。沿路上看到鹹海的峽谷,還深入原本鹹海的「海底」,大約在中午11點,抵達木伊納克,這個「曾經」魚罐頭業發達的鹹海城市。
現在的木伊納克稱不上是一個城市,街上的行人,不是老弱,便是婦孺。孩子成年後,被迫離開這個失去產業的家鄉,到250公里外的努庫斯,甚至更遠的烏爾根奇、塔什干謀生。從木伊納克也可以看到鹹海的遺跡,現在是一片含鹽量很高的沙漠,上面還有數艘早已擱淺的漁船殘骸。
過高的鹽分對生態造成衝擊,植被的減少加速了土壤的沙漠化。哈薩克政府(鹹海為在烏茲別克和哈薩克的交界處)致力於恢復鹹海的面積,如今小有成效,北鹹海的面積已經稍微擴大;烏茲別克政府則無資金投入,僅能輔導居民轉業。
由於沒辦法洗澡,鹹海的鹽度完全展現在我身上:昨天在鹹海游完泳後,現在全身上下都是白色鹽的結晶,補充鹽份自己來!
2天一夜的鹹海露營雖然要價123.5美金,個人卻覺得相當值得。也許再過十年以後,鹹海已經完全從世界地圖中消失了;但也可能我們現在露營的地方再度被鹹海淹沒。希望發生的是後者,一起為Aral Sea祈禱吧!
你的肯定是我持續寫的動力
較新的文章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較舊的文章 首頁

0 則留言:

張貼留言

技術提供:Blogger.

訪客統計(since 2014/4/2)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