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33 加茲溫-伊斯法罕(Esfahan)

按我留言


《加茲溫-Al-Nabi Mosque》


在Alborz Hotel享用完早餐以後,大約九點左右啟程去買巴士票到伊斯法罕。
街道異常的冷清,彷彿回到齋戒月的早晨。原來今天是星期五,等於是穆斯林的假日。
這是加茲溫的簡圖,從Alborz Hotel走到巴士總站大約1.8公里,雖然在伊朗搭計程車很便宜,但其實也沒有必要。


這看起來像是郵筒,其實是捐助箱,在伊朗隨處可見
加茲溫的街道很漂亮,這種季節雖說不上是百花綻放,但可以看得出來波斯人真的很喜歡種花,難怪波斯花園這麼有名。

這是老一輩的和年輕人,看裝扮就知道。不要覺得伊朗是個很保守的地方,雖然我沒有去過沙烏地阿拉伯,但我幾乎可以確信這裡比沙烏地開放多了。至少要跟陌生女子交談還不成問題。
這是加茲溫的巴士總站,規模蠻大的並不難找。


問了好幾間巴士公司,似乎沒有開往伊斯法罕(Esfahan)的夜車,但我又不想浪費太多白天的時間在搭車,最後我折衷選了下午3點半開往設拉子(Shiraz)的巴士,中途停靠伊斯法罕的時候下車。
可愛的巴士公司老闆
票價37萬Rials(347TWD)
於是,我得到半個白天的時間可以逛這個城市,這個原本沒有放在計畫裡的城市。


巴士站的旁邊是個圓環,圓環的中央正在整地。看來是要在上面蓋一個花園。
圓環的旁邊是德黑蘭城門(Tehran Gate)。
德黑蘭城門是卡扎爾王朝(Qājār dynasty, 1794-1925)時期所建,是當時廣大城牆的一部份。裝飾非常精美的波斯風格


看到這種樣式的建築未必是甚麼很重要的古蹟。我很喜歡伊朗的一點就是這裡的許多建築,即使是一般的現代建築(如銀行、政府機關),也常會採用波斯的古建築風格。
看來這應該是一座清真寺,不過地圖上找不到他的名字。

通過德黑蘭之門後,沿著大馬路Tehran Ghadim往西走。可以看到指示前往薩爾達蓄水池(Sardar Water Reservoir)的路標。
又是一個老一輩和年輕一輩的伊朗婦女組合
薩爾達蓄水池(Sardar Water Reservoir)有一大一小兩座,下面這座位於城市較南邊的是大蓄水池(Sardar Big Cistern)。Sardar一字源自是印度-伊朗語,用作貴族的頭銜。和阿拉伯語中的埃米爾(Amīr/阿拉伯文أمير)意思相近。
※印度-伊朗語是印歐語系當中,最東方的一族。


加茲溫完善地保存了一些伊朗的圓頂蓄水池(domed cistern)。這種蓄水池是將水儲存在地下,藉由風塔(wind tower)將其冷卻。

蓄水池的內部

很像聚光燈


可以看到圓頂上方的風塔

接著往西走,穿過了一個小市集
來到Imamzadeh-ye Hossein(後述)
Imamzadeh-ye Hossein的後方是一個殉難者墓地(Mazar-e-Shohada)和一架老舊的戰鬥機

從殉難者墓園過來的話,會從Imamzadeh-ye Hossein的後方進入。Imamzadeh-ye Hossein是一個聖殿(shrine),裡面有一個16世紀的圓頂建築。



Imāmzādeh-ye Hossein的建造,是為了紀念伊瑪目禮薩(Imam Reza)的一個兒子。Imāmzādeh的意思是伊瑪目(Imam)的後代之意,也有伊瑪目後代的陵墓聖殿之意,這裡應該是取後者之意。
這裡簡述一下簡單的伊斯蘭教什葉派的概念和伊瑪目:
提到伊斯蘭教,尤其是什葉派,就不得不談到伊瑪目(Imam/阿拉伯文إمام/波斯文امام‎)這個字。在阿拉伯文中,伊瑪目指的是領袖,後來衍伸出來的意思是伊斯蘭教的教長,也就是能夠傳播古蘭經中的奧義之人,在伊斯蘭教中有其神聖的地位。
一般認為四個正統哈里發的最後一位阿里(Ali ibn Abi Talib)為第一任伊瑪目,阿里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堂弟和女婿。阿里的擁護者稱為Shiite,即今日的什葉派(Shiite為阿里的朋黨shiatu Ali的簡稱)。其後,根據不同什葉派,其認定的伊瑪目也不同,主要分為十二伊瑪目派、七伊瑪目派(以司馬因派)、五伊瑪目派(宰德派)等。舉例來說,七伊瑪目派只認定十二伊瑪目派的前六個伊瑪目,第七個認定的伊瑪目是以思馬因,和十二伊瑪目派認定的慕沙不同。
※阿里(Ali ibn Abi Talib)的全名為阿里‧伊本‧艾比塔里卜,阿里是他的名字,艾比塔里卜則是他老爸的名字。阿拉伯地區的命名方式都類似這樣,例如奧薩瑪‧賓(伊本ibn)‧拉登,他的名字是奧薩瑪,拉登則是他老爸的名字。
※擁護慕沙者,視其子孫為伊瑪目。但第十二代伊瑪目失蹤,有些人一直等待他回歸。這派人被稱為第十二代派(Twelver Shia),較溫和。和遜尼派只有枝節上的差異。
※擁護以思馬因者(即七伊瑪目派),繼承烏邁耶時代什葉教徒極端的教義和爆烈的手段。最後亦思馬因分子在葉門獲得長久的勝利,據地為王。後來,以思馬因份子遣使到北非,於908年擁立以思馬因系的繼承人烏拜杜拉(Ubaydallah,奧貝德拉)為首任法蒂瑪王朝的哈里發。法蒂瑪即得名於穆罕默德之女法蒂瑪(就是阿里的老婆)。法蒂瑪王朝在中國史稱綠衣大食
在伊朗,最重要的伊瑪目就是第八任伊瑪目禮薩(Imam Reza),他遇刺身亡之處,也是他長眠之處,位在伊朗的聖城馬什哈德(Mashhad)的聖陵。可以參見第41天的日記:Day41 馬什哈德(Mashhad)。
而這座聖陵就是紀念禮薩的兒子。







Imamzadeh-ye Hossein的聖陵


聖靈的內部貼滿了鏡磚(mirror tiling),非常華麗。


棺木旁邊是滿滿的紙鈔~

可愛的三姊妹
這是....電子光明燈?投錢進去就可以點亮燈蠟燭,好像頗為環保唷!

這是Imamzadeh-ye Hossein的正面(facade),建於卡爾扎王朝時期(Qajar)。
真的到處都是花圃

接著往北走,來到星期五清真寺(Masjid-e Jameh/Jameh Mosque/波斯文 مسجد جامع)。 Jameh (جامع)在波斯文中源自於jám (جمع) 的意思是「聚集」 。星期五是穆斯林的主日,信徒在中午聚集祈禱。
※在阿拉伯文中,Jama(الجمعة)的意思是「聚集」,後來卻和「星期五」異文合併了。因此,雖然不是很正確,這類命名的清真寺又被稱作「星期五清真寺(Friday Mosque)」。
※星期五清真寺指的是各個都市、城鎮和村莊的主要清真寺,通常做為星期五禮拜(Friday Prayers)和每年的二次會禮(Eid Prayer),信徒聚集的場所,所以也稱作會眾清真寺(Congregational mosques)。因此,伊斯蘭世界有許多清真寺都叫做Jameh Mosque。
※每年的二次會禮(Eid Prayer)包含:

  •  開齋節會禮(Eid Al-Fitr/阿拉伯文عيد الفطر):回曆的9月為齋月,整個月裡日出至日落禁食,虔誠一點的人甚至連口水也不能吞,要吐掉。10月1日開齋,會舉行會禮,慶祝齋戒的完成。
    ※回曆的10月稱作閃瓦魯月(شوال)。
  • 古爾邦節會禮(Eid al-Adha/阿拉伯文عيد الأضحى):回曆的第12個月稱作都爾黑哲月(ذو الحجة),都爾黑哲月意為「朝聖月」,是向麥加朝聖的月份。都爾黑哲月的第10天為古爾邦節,意為宰牲節。在這天,穆斯林們著新衣、宰牲畜分食窮人,氣氛就像過年一樣。至於宰牲畜的典故,可以參見維基百科


果然是間規模龐大的清真寺,不過似乎正在整修,沒什麼人(也許是因為還沒到中午的關係)。










從南邊過來的時候,找星期五清真寺的入口花了不少時間。離開的時候發現清真寺的大門位在Sepah大街上,非常好找......
沿著車水馬龍的Sepah大街往北走
走到底就是阿里卡普(Ali Qapu)。Ali Qapu是薩非王朝(Safavid dynasty/波斯文سلسلهٔ صفويان, 1501-1736)王宮的意思。薩非王朝原本的首都位在伊朗西北部的大布里士(Tabriz),15世紀以後,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向東擴張,薩非王朝的軍隊節節敗退(是一個火槍兵對決弓箭手的概念....)。為了防止首都被佔領,王朝首都在1555年遷到加茲溫(Qazvin),1598年再遷伊斯法罕(Esfahan)。因此,在這些首都裡,都建有新的皇宮,即為Ali Qapu。現在看到的這個正面(facade),是往禁宮的通道。現在則做為警察哨。

位在Ali Qapu北邊的這塊區域,當然就是舊時皇宮的所在。四十柱殿(Chehel Sotun)和加茲溫博物館(The museum of Qazvin)都在這裡。
這是加茲溫博物館的入口,裡面收藏了19世紀的收藏藝術以及來自阿拉木山谷(Alamut Valley)的青銅器和瓷器。可惜我實在沒有時間進去參觀了.....(總不能放棄四十柱殿吧...)
回旅館退房前,先到領唱者教堂(Cantor Church)瞧瞧。畢竟來到伊朗,還沒機會看上一座教堂呢。
教堂的位置並不好找,要從Ayatollah Taleghana St.彎進Daraee St.。
再彎進這條小巷
小巷的盡頭右手側就是領唱者教堂(Cantor Church)。
在這個伊斯蘭世界裡看到一座教堂,本來應該感到很突兀的,但這座教堂卻巧妙地和周圍建築和諧地融合在一起,藍色圓頂還有個白色的風塔頗有波斯的風格。
領唱者教堂是加茲溫當中,三座俄羅斯人所建造的建築物之一,配合他的外觀可以推測她是一座東正教堂。一位俄籍飛行員長眠於此。
※另外兩座俄國人的建築是市長辦公室(Mayor's office)和蓄水池。

由於必須要趕在一點前退房,只能先回到旅館把行李拿出來寄放在櫃台。
雖然我看不懂波斯文,但這看起來是某銀行的app廣告,還有iOS系統耶!
把握搭車前的兩個多小時,放完行李後直接來到阿薩迪廣場(Āzādī Sq./波斯文آزادی)。阿薩迪(Āzādī)在波斯文的意思是「自由」,因此阿薩迪廣場應該也可以翻作自由廣場。

阿薩迪廣場就位在王宮的北邊,隔著一條伊瑪何梅尼大街(Imam khomeini)。

阿薩迪廣場的對面就是四十柱殿(Chehel Sotun/波斯文چهل ستون)。波斯文چهل是四十之意,ستون則是柱子。一般人所熟知的四十柱殿是位在伊斯法罕(Esfahan)的那座(為世界文化遺產),兩座皆為薩非王朝的建築。
四十柱殿位在一個花園裏面。這座花園是加茲溫舊城的中央廣場,加茲溫博物館也位在這裡。



建於1510年,為薩非王朝第二任沙阿(Shah,即國王)太美斯普一世(Tahmasp's I)的王宮。
現在看到的外觀,是在卡查爾時期時翻修後的樣子。
四十柱殿內現為書法博物館,看起來規模沒有很大還要收錢,我想我也沒有時間好好觀賞,於是作罷。
沿著伊瑪何梅尼大街(Imam khomeini)往西走,來到最後一站-納比清真寺(Al-Nabi Mosque/波斯文مسجد النبی قزوین)。
清真寺的大門前是一條很長的水池

一般認為納比清真寺建於卡察爾王朝時期,因為當中有第二任君主法特赫-阿里沙·卡扎爾(Fat′h-Ali Shah Qajar/波斯文فتح على شاه قاجار)所留下的銘文。但也有人認為納比清真寺早在薩非王朝就已經存在。
納比清真寺有4個Iwan。Iwan(波斯文ایوان )如下圖,是個長方形的廳廊,通常是拱形的,三面面牆,另一面則是完全開放。Iwan最常見於伊斯蘭建築,但它其實是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產物,後來才被伊斯蘭文明發揚光大。


納比清真寺的規模並不輸給星期五清真寺,佔地14000平方公尺。我到的時候,剛好是星期五祈禱結束的時候,男女分別從清真寺的兩邊出來,很壯觀的畫面。

在這裡,我遇到了一個伊朗婦女,他是位老師。他很熱情地跟我聊天,還邀請我去她家坐。很可惜的是我必須要趕3點半的車去伊斯法罕,只能遺憾地婉拒她的邀請......









這玩意兒是甚麼?有點像是傳統的象棋....
什葉派穆斯林在禱告時,會將這種圓形的土塊放在地上。禱告時,會將額頭碰觸它。土塊的上方印有經文。








納比清真寺有個Shabestan作為圖書館,不過我實在找不到在哪裡。星期五清真寺裡面也有一個類似的設施。
※Shabestan為古代波斯建築的地下空間,可見於在清真寺、住家和學校。
這就是伊朗人的生活,三五好友禱告後就坐在清真寺閒話聊天。

納比清真寺的旁邊是個市集
做完星期五禮拜的穆斯林們就來到這裡買東西



很傳統的秤
雖然穿著神祕的黑衣,但她們就和一般的婦女沒有兩樣。上市集買完菜後,開心地聊天回家。
回到旅館,帶上我的行李準備前往巴士站。這張只是要表現我揹著大包小包的樣子。
其實伊朗是個很乾淨的國家,這些清潔員功不可沒。他們從我旁邊開過去的時候,還很熱情地跟我打招呼^_^

伊朗並不如世人想像的恐怖,他是個充滿花園的國度,連巴士站裡面都有座花園。
時間算得很準,搭上巴士的時候正好是3點半。
也是VIP等級的車廂!

既然沒機會搭到夜車,就好好欣賞這一路上的景色吧~
中午沒有吃東西,巴士在加油站加油的時候,花了2萬Rials買了些零食吃。
加油站提供免費的熱水可以泡茶,伊朗人真的很有人情味。雖然素不相識,還是有人拿著一杯泡好的茶請我喝。

抵達伊斯法罕(Esfahan)!這趟車總共搭了7個小時左右
原本想要來住這間LP推薦的Titia Hotel,可惜客滿了。旅館人員好心地幫我先打電話到附近的Azadi Hotel問問看有沒有房間。
Azadi Hotel
Azadi Hotel是三星旅館.....單人房一晚要27美金,不過單人房也滿了.....
於是我只能住進雙人房.......

已經過了晚上11點,我也不想去外面找東西吃了。乾脆就在旅館解決晚餐....
我忘記食物花了多少錢,但晚餐加上住宿費總共是90萬Rials(844TWD),真是奢華阿.......
看來明天我還得煩惱要去哪裡找便宜一點的旅館~

伊斯法罕是伊朗之旅的重點,也是伊朗少數可以稱上是「觀光城市」的地方(你看旅館都滿了!!!)。傳說中的「伊斯法罕就是半個世界」究竟會如何呢?

以下是今日的足跡路線圖和旅行當天的即時簡記
 加茲溫(Qazvin)



8/30今日軌跡 還好有停留的加茲溫
加茲溫(Qazvin,重音在vin,其實念起來應該是Ghazvin,所以也有這種寫法)是伊朗歷史上曾經成為首都的眾多首都之一,在伊斯法罕與德黑蘭之前,原本只是我前往Alamut Valley的一個轉運站。因為沒夜車前往伊朗中部的城市,因此昨天從Alamut valley回來後只能在此住一晚。
今天早上步行前往巴士站購得下午三點半前往伊斯法罕(Esfahan)的車票,於是我有半個白天可以逛這個城市。
我一直很納悶昨晚熱鬧到不行的街道,津貼居然頗為冷清,原來今天是星期五,等於是他們的假日,那麼昨天就算是他們的Friday night吧!
我很慶幸沒有錯過這個城市,真的很多隱藏在巷弄裏的美麗建築。而且伊朗真的是花國(我自己說的),街道、巴士站,或者是公園都種植五顏六色的花,很期待之後可以看到美麗的波斯花園。
然後我一直想說的是:不要把伊朗,或者說是波斯這個民族,當成一般阿拉伯國家的人(尤其是埃及和土耳其人),他們雖然一樣熱情,但卻是有規矩而不輕佻的。在埃及和土耳其我真是受過了夜晚睡覺的喇叭聲以及一條到晚想坑你錢的騙子;我很仔細地觀察過後發現-每到夜晚,汽車要超車時會改用閃遠光燈的方式,就連在白天也很少聽到喇叭聲,幾乎沒有聽過有人長按喇叭。搭計程車時都先講好價錢,不滿意司機頂多就不載也不會先把你騙上車再說。他們好奇你,會很想跟你聊天攀談,幾乎背後沒有任何目的(這點讓我非常願意停下來和伊朗人聊天,他們真的很真誠,完全不用擔心他們把話題導向推銷)。
雖然是個伊斯蘭國家,政教合一的政府規定很多事情,但我倒覺得這裡的神秘面紗背後並不是那種會讓人畏懼的感覺。今天在一個很大的清真寺,剛好碰到他們禱告結束,男女分別從兩側蜂湧出來,女性清一色是穿戴全黑的Hejab和chador,和街道上時常會看到的花花綠綠的不同。一個中年婦女大概是很好奇我,跑來和我聊天,他是個老師,還問我要不要去他家坐坐,要不是我要搭3:30的車離開,我一定立刻答應。LP上列了伊朗12個不能錯過的地方,第1個就是寫Meet the people,放在任何景點之前,可見這個地方的人對旅人的友善程度多麼被推崇。
我記得之前在書上有念到就是:和土耳其等一些後來才皈依伊斯蘭教的民族不同的是-波斯人還保有許多自己傳統的文化,甚至以這些文化為榮。而突厥人(土耳其人)則是選擇完完全全放棄自己固有的文化,完全接受伊斯蘭文化。這點我也算是印證到了,不論是在大不里士還是加茲溫,可以很清楚看得出來建築和土耳其與埃及的不同。而埃及那些輝煌的古文明遺產,只成為他們的搖錢樹,對現在的埃及人來說,他們其實並不了解那些法老時代的文物,而是靠西方的考古學家來替他們解密。
相較起來,伊朗現在的官方語言並不是阿拉伯語,而是波斯語(Persian),然後是用阿拉伯文拼寫的。而當然,和整個廣義的阿拉伯世界最大的不同就是:伊朗是現今唯一的什葉派國家(如果撇開戰亂的敘利亞與黎巴嫩的真主黨來說),這也是為什麼大部份的阿拉伯國家都不喜歡伊朗的原因。
扯遠了...下午三點,揹著大背包走了兩公里的路去搭巴士前往伊斯法罕。巴士依舊寬敞舒適,7個小時左右的車程只要約12美金。晚上10點半抵達伊斯法罕(Esfahan),非常期待這個伊朗第三大城,也是第一大旅遊城市。
照片補上一張稍早未上傳的德黑蘭之門(Tehran gate)!
你的肯定是我持續寫的動力
較新的文章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較舊的文章 首頁

0 則留言:

張貼留言

技術提供:Blogger.

訪客統計(since 2014/4/2)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