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4 耶路撒冷-伯利恆(Bethlehem)-耶路撒冷

2 則留言


《伯利恆圍牆(Bethlehem wall)》



昨晚抵達耶路撒冷,和埃及遇到的兩位大陸女生重逢。今天早上,我們決定先跳過耶路撒冷舊城,相約在伯利恆(Bethlehem)見面(因為今天是星期六,停車要收錢)。因為我們一行五人剛好開一台車,他們就只能搭公車去了。昨晚停車也是折騰了頗久,最後是停在舊城外面。吳秉你的頭佔據了畫面......


雖然我喜歡以色列這個國家,但我真的不欣賞他們占領土地的方式。在耶路撒冷城內高掛大衛之星的國旗,實在不是個和平的做法.....
大馬士革門(Damascus Gate/希伯來文שַׁעַר שְׁכֶם,音譯為Sha'ar Sh'khem)是位在耶路撒冷舊城北邊的城門,又稱作示劍門(Shechem Gate)或納布盧斯門(Nablus Gate)。
目前的城門由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蘇里曼大帝(Suleyman the Magnificent, 1520-1566)興建於1542年。有兩座塔。這裡也是耶路撒冷最熱鬧的市集所在。城門外的馬路就命名為素檀蘇里曼街(Sultan Suleiman)。
※註:從塞爾住帝國開始,實際擁有統治權的是大素檀(Great Sultan),原本的哈里發變成了有名無實的魁儡統治者。有人將素檀翻譯作蘇丹(其實大部分的人都這樣翻),但這和蘇丹王國(Sudan)完全無關,所以才翻譯作素檀避免混淆。
今天的重點不是耶路撒冷城,找到了我們的車子以後,就上路前往伯利恆囉!
伯利恆位在耶路撒冷南方約12公里處的一個山丘上,海拔790公尺,屬巴勒斯坦自治區管轄。
這就是.....傳說中的...伯利恆圍牆(Bethlehem wall)!!!牆高8公尺,是以色列為了防止耶路撒冷遭到巴勒斯坦人的炸彈攻擊所興建的圍牆。二戰後,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這塊土地強勢復國,幾次的戰爭不斷地佔領原本屬於巴勒斯坦人的土地。圍牆的興建,實際上是一種圍城,完全把巴人從以色列「宣稱」的國土中隔離開。

要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關係,可以看看下面這部影片,我就不用花太多文字贅述。雖然這部影片的宗旨是要讓全世界知道巴勒斯坦人如何受壓迫,不過裡面非常簡潔明瞭的敘述以色列如何取得巴勒斯坦的土地。
簡單來說現在以色列境內的迦薩走廊(Gaza strip)、西岸(the west bank,指得是約旦河西岸)以及戈蘭高地,在1947年聯合國分配計畫時,並不屬於以色列。1967年的六月戰爭(第三次中東戰爭),埃敘約的聯軍敗給了以色列,包含西岸地區、戈蘭高地、迦薩走廊,甚至整個西奈半島都變成了以色列的佔領區。理論上戰時的佔領區,應該在戰後退出才對,但一心想要擴站領土的以色列,並沒有歸還這些土地,而永久佔有了這些土地。只有西奈半島,在埃及前總統薩達特與以色列總理梅貝京(Begin)於大衛營協議和解後,歸還給埃及(埃及成為第一個承認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其餘的占領地外圍,被以色列人築起了高牆(伯利恆圍牆就是其中一部份,位於西岸),巴勒斯坦的人民回到自己的土地,還得接受以色列的盤問。

這裡發生了一個小插曲。當我們正準備開進圍牆的時候,有個人跑過來攔下我們的車子,說以色列的車子(我們租的車,車牌是以色列的)不能進入巴勒斯坦,必須要搭他的巴勒斯坦車。雖然我知道他是想要賺我們的錢,但還是不由得擔心了一下,畢竟對於以巴關係和規矩並沒有說非常清楚。但因為事前有在網路上看過很多人都是開車進伯利恆的,於是我心一橫,拒絕了他,直接開進伯利恆!
伯利恆圍牆上的彩繪很漂亮,有機會的話,其實應該把車子停到路邊好好欣賞一下。
事實證明....以色列的車子也是可以自由進入伯利恆的!
進到伯利恆需要通過一些檢查,不過可能是因為「出」以色列的關係,可能再加上我們一臉亞洲面孔的樣子,檢查沒有很嚴格就放我們過去了。
巴勒斯坦的車牌真的跟以色列的不一樣
這是我們租的以色列車牌
伯利恆經濟來源以觀光收入為主,主誕教堂(Church of the Nativity,或作聖誕教堂)是基督徒朝聖的熱門地點。
伯利恆位在山丘上,過了圍牆後一路往上開。

把車停好後,我們走到了主/聖誕教堂(Church of the Nativity)
這是伯利恆的地圖,我們從北邊下來。從主誕教堂到路德聖誕教堂(Lutheran Christmas Church)這一帶是伯利恆的精華區。


主誕教堂前面的這個廣場是馬槽廣場(Manger Square/阿拉伯文ميدان المهد‎),得名於耶穌誕生的馬槽,廣場上最美麗的那棟建築是伯利恆唯一的清真寺-奧馬爾清真寺(Omar Mosque,下圖中央)。另外伯利恆巴勒斯坦和平中心(Bethlehem Peace Center)也位在馬槽廣場(下圖右)。
主誕教堂的入口非常低矮。在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統治時期,基督徒為了防止穆斯林騎馬進入,因此把入口改建成今日的高度,讓所有要進入教堂的人,都必須低下頭。因此,此門也叫做謙卑之門(Door of Humility)。

伯利恆之所以有名,就是因為這座聖誕教堂(Church of the Nativity)。耶穌就是在這座教堂誕生的!
主誕教堂最初由君士坦丁大帝的母親聖海倫娜(Saint Helen)於326年下令建造於耶穌誕生的馬槽之上,歷時7年完成,於529年撒瑪利亞起義中毀於大火。西元565年,查士丁尼一世下令重建。
2012年6月29日,聖誕教堂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教堂地面上有幾塊翻開的木板。木板下面展示從原址地下挖出的馬賽克地板遺跡。



緊鄰主誕教堂的是聖凱薩琳教堂(St. Catherine church)
聖凱薩琳教堂是屬於羅馬天主教會,其年代較新,風格屬於哥德復興式(Gothic revival)。
這座教堂是天主教耶路撒冷宗主教區(Patriarchatus Hierosolymitanus Latinorum,直屬梵諦岡)每天舉行聖誕午夜彌撒的地點。






回到馬槽廣場。由於耶穌誕生的地方人實在太多,我們決定吃完午餐再來拜訪。
伯利恆巴勒斯坦和平中心(Bethlehem Peace Center),雖然我不知道他在「和平」上的成效如何,但這裡可以買到明信片和郵票,也可以寄明信片。
從馬槽廣上的奧馬爾清真寺(Omar Mosque)旁邊一路往上,是一條鋪石板的斜坡。
這是個古老的市集,兩旁盡是商家。伯利恆的旅遊業,佔經濟收入的50%以上,光是朝聖者的錢就賺不完啦~不過這麼窄的馬路居然不規劃成人行道........
伯利恆和耶路撒冷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味道,無論是氣氛還是走在路上的人們

逛一趟市集也看得出來伯利恆的物價比以色列低。看來,巴勒斯坦人過的生活,和猶太人大不相同。

但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伯利恆實在太擁擠了......
我們一行人,就在市集這一帶,找間餐廳享用中東午餐。
這座是路德聖誕教堂(Lutheran christmas church),屬於新教,傳播福音派神學(Evangelical Theology)的福音。
伯利恆的明信片比以色列便宜很多(郵資也是),所以我在巴勒斯坦和平中心買完明信片以後,當場寫了起來。
最喜歡那張站在伯利恆圍牆前的小孩
寫完明信片後,繼續朝著下一站前進-乳石洞教堂(Milk Grotto Church)。乳石洞教堂位在聖誕教堂的東南方,背對著馬槽廣場往右走進一條小巷子裡面。
這條街就叫做乳石洞街(Milk Grotto St.)



傳說這裡是當年瑪莉亞躲避希律王追殺、餵養小耶穌哺乳的地方。
耶穌誕生時,來自波斯的東方三博士來伯利恆朝見聖嬰,尊耶穌為猶太人之王。當時的統治耶路撒冷的希律王怒不可遏,下令殺死全國兩歲以下的嬰兒,以根除後患。

瑪莉亞逃到了此處的洞窟,在替耶穌哺乳時,乳汁滴到了石頭,全部變成白色,這也是「乳石洞」的由來。


許多信徒來到此地,為了祈求子嗣或是祈求能夠有大量乳汁來哺育幼兒。

最後我們來到了聖誕教堂,無論如何也不能錯過耶穌的誕生地。排隊的人潮依舊眾多阿.....
宗教的力量真偉大,好多人來朝聖



要能夠擠到這一個位子可是要等上好一段時間。因為在地下的關係,再加上人非常多,空氣異常的悶熱和潮濕
基本上我們沒甚麼機會可能拿腳架來拍團體照,因為後面在等的人超級多.....
這就是耶穌誕生的地方,大理石上鑲著一個銀製的十四芒星(Star of Bethlehem,又叫做伯利恆之星/聖誕之星/耶穌之星)。伯利恆之星耶穌降生時,天上一顆特別的星星,在耶穌降生後指引來自東方三博士找到耶穌。
在這個空間,真的只要「30秒就可以出汗

原本我們想要去找大衛井(King David's Wells),但不知為何,明明都已經走到入口了,卻怎樣也找不到.....

只好附上一張網路上找到的大衛井照片。
這是伯利恆盜版的星巴克??
離開伯利恆要進入耶路撒冷時,把關的人員明顯比出城的時候嚴格。後車箱被要求打開,還要確認我們的台灣護照,車陣塞得頗長。

回到大馬士革門,結束了伯利恆一日遊


今天的晚餐,Pizza!

走一趟伯利恆早就是我的夢想之一。倒也不是為了參觀耶穌誕生地而來,而是想要來看看這個從小到大,不斷在新聞上出現的巴勒斯坦。我來到以色列之時,並沒有對這個區域有太多的研究,直到我回國後,修了課,深入研究,才知道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的血淚辛酸。猶太人是這個世界上讓我非常佩服的民族之一,居然能讓希伯來文在變成死語言的兩千年再度復活。但在二戰後,這群流離失所的難民,為了建國和擴張領土,又創造了新的一批難民(巴勒斯坦人)。以巴問題的複雜程度完全不下於海峽兩岸,這是個兩個民族、兩種語言、兩種信仰在同一塊土地上的紛爭。希望有一天,巴勒斯坦人能在這塊土地上,享有應有的平等權,不再成為以色列的次等公民。
希望巴勒斯坦這塊流著奶與蜜的應許之地(A land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能夠創造永遠的和平。



最後,推薦一本好書《哈瑪斯之子》,是一本有助於了解巴勒斯坦的好書。
一個虔誠的伊斯蘭信徒、恐怖組織的核心,如何扮演以色列國安局的臥底,卻又同時保護自己的家人、摯友以及巴勒斯坦的平民。
接觸過穆斯林的人都知道,他們幾乎都是溫和、好客而且很有人情味。至於又是什麼讓極少數的一部份走向極端,這裡也有答案。
過去我花了不少時間研究了以色列的歷史和以巴關係,講到歷史脈絡如貝爾福宣言、六日戰爭等重大事件也許我能侃侃而談,但真的要我去談論以阿關係或者是以巴關係的話我想我很難以一個自己覺得適合的角度切入。
我知道過去巴解的阿拉法特很腐敗、很斂財,但我想我的認知大概就只有到這裡而已。我以為中東問題就只是單純的以色列不肯退讓,然後巴解和哈瑪斯就發動恐怖攻擊。甚至其實我的立場其實比較倒向巴勒斯坦那邊,因此我蠻不能苟同以色列的執著。
但在這本書裡,我找到太多答案了...
這本書完全就像一部情報片,間諜、謀殺和權力鬥爭。任何你能夠在好萊屋賣座片裡面看到的劇情完全都在這部「真實故事」裡面上演。
原本,我對書皮上許多來自教會人士和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人員的推薦感到有些不以為人(我不是什麼信徒更不是支持以色列的份子),但很明顯地,裡面的內容完全不是迎合大眾或者是宗教人士的口味而寫的,他也不是單純描述一個極度傳統的伊斯蘭信徒如何轉而皈依基督信仰的過程(甚至可以說是只有一點點)。
如果,你想用最快且深入的方式了解以色列、巴勒斯坦、巴解、哈瑪斯以及中東問題,或者單純只是想要讀一本精彩無冷場的間諜故事,這本書完全可以符合你的期待。



你的肯定是我持續寫的動力
較新的文章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較舊的文章 首頁

2 則留言:

  1. 請問Church of the Nativity附近停車方便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太久以前的事情了,這個問題我現在無法回答

      刪除

技術提供:Blogger.

訪客統計(since 2014/4/2)

Flag Counter